“武夷山六盤山山山相連,閩江水黃河水水水相融……”29年前,福建與寧夏,開啟了一段跨越山海的壯美征程。
1996年,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成立。自此,一批批來自福建的“親人”跨越千山萬水,他們中有夙夜在公的援寧干部,有扎根一線的專業人才,有敢為人先的企業家,帶著東部的創新基因與發展經驗,將產業的火種、技術的甘霖、市場的活水源源不斷注入寧夏大地,催生出干沙灘變金沙灘的奇跡。
愛拼才會贏!
當閩寧協作邁入第29個春秋,這段山海情,正發生著從“單向輸血”到“新質共生”的深刻變革,升華為新時代東西部協作的典范之一。
家園:我們是“山海情”里的人
謝興昌70歲了。
不同于老話里的古稀之年,70歲正是謝興昌“闖”的年紀。
時近“七一”建黨節,永寧縣閩寧鎮越發熱鬧。
在閩寧鎮青年之家,閩寧鎮福寧村村民、電視劇《山海情》男主角馬得福的原型人物謝興昌向一批批來自區內外高校的學子們講述自己的“人生關鍵時期的抉擇”。
“我跟娃娃們說,你們把心放下,黨的政策啥都幫咱們想到了,只要跟著政策走,肯用心學用心干,哪里都是好地方,哪里都能出成績,咱們閩寧鎮不就是擺在眼前實實在在的例子?”謝興昌說。
1997年,謝興昌一家從西吉縣王民鄉紅太村來到當時的閩寧村,成為這里的首批移民。
他們和所有的移民群眾一樣,始終跟著政策走,下大力氣好好干,二十幾年間,一望無際的“干沙灘”上,人多了、田肥了、房建了,錢也掙下了,日子過美了……謝興昌還建起了一座“山海小院”,就像一碗“八寶茶”,讓來來往往的人,都品出閩寧協作的好滋味。
如今,“謝興昌們”的來時路,已成為游客必打卡的“閩寧新貌”展示窗口——以閩寧新貌中心為核心的“金沙灘·山海情”精品線路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百條線路,昔日移民的奮斗足跡,如今正吸引著天南地北的游客駐足追憶。
盛夏時節,漫步閩寧鎮,立蘭酒莊的葡萄佳釀讓人“沉醉不知歸路”,紅樹莓基地里“紅珠垂露映朝霞”,孩童的歡笑與采摘的喜悅交織成曲。盈盈水系如鏡,將碧空流云與巍峨賀蘭盡收其中,繪就一幅“山水相依入畫來”的塞上江南圖景。
“剛搬到這里時,我們只有2間土房子,水電也不通。外面一刮風,沙土就把家埋了,實話說我當時都想立馬回老家去?!庇浾咴陂}寧鎮原隆村快遞點遇上取快遞包裹的高小河,回憶起從西吉縣吉強鎮搬來時的情景她仍記憶猶新。如今,高小河為閩寧優品直播帶貨,也輕松買到各地的優選好物。
“曾經下苦力還吃不飽飯,到現在輕輕松松吃上‘流量飯’,敢想嗎?”記者問。
“不是敢不敢想的問題,是根本想不到。現在出去我說我是原隆村的人,人家都說,原來你就是‘山海情’里的人。”高小河說。
舞臺:奏響共同成長的交響
電視劇《山海情》的感人故事還在銀幕上流淌,閩寧協作的精彩續集已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新的光彩。
2025年秋冬巴黎時裝周,“寧夏白寶”灘羊裘皮服飾及皮包驚艷亮相。設計師將灘羊二毛裘皮的天然光澤與時尚剪裁完美融合,讓塞上風情躍動在國際舞臺。灘羊裘皮的設計與制造,由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寧工作隊鹽池工作組發起,是閩寧嚴實新質生產力孵化聯盟系列產品之一。
“孵化聯盟”以閩寧協作為基礎,探索“寧夏產品+聯盟賦能+福建質造+全球市場”新協作模式,重點圍繞灘羊、蕎麥、枸杞、黃花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開展新產品研發。這種“以智賦能,點土成金”的創新實踐自去年10月啟用至今,已進駐閩寧兩地協會近40家、企業2000余家。
皎皎白裘,霓裳生輝。
當灘羊裘皮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塞上江南的另一份饋贈——鹽州白啤的芬芳,正飄向更遠的地方。
以“塞上黃花”為魂,經閩寧工匠精心釀造,“琥珀光浮春釀熟”,上市月余便創下56萬元銷售額。在閩寧嚴實新質生產力孵化聯盟展廳,蕎麥曲奇的金黃、枸杞軟糖的剔透、益生菌醋的瑩潤,無不訴說著“土產不土,特產更特”的蛻變故事。
“我們不是簡單移植技術,而是用福建的產業思維,重新解碼寧夏風土資源基因。”鹽池縣供銷合作社主任、閩寧嚴實新質生產力孵化聯盟服務中心負責人魯虎說。
該中心目前研發出的7款產品均實現價值躍升:1公斤蕎麥從6元變成60元一盒的曲奇,枸杞從初級農產品升級為益生菌保健食品,灘羊二毛皮通過法國特約設計師之手,在國際舞臺實現每張皮料增值200%。聯盟以“實驗室+中試基地+智庫”三重賦能,讓蕎麥身價倍增,令灘羊裘皮華麗轉身,2000余家企業共繪“寧夏風物,世界共享”的新圖景。
產業協作的密碼,在于以科技喚醒地域資源稟賦。
數字星河中,由福建聯通與寧夏聯通共同申報的“閩寧云”項目,通過構建信息“大動脈”,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區域間的數字經濟合作。賦能金龍客車5G遠程駕駛云平臺等200多個項目,成功入選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應用優秀案例;
秀美湄洲灣,寧夏在福建投資的首個重大能源項目——哈納斯莆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預計2026年建成投運,屆時,年供應天然氣將達到140億立方米,通過構建以寧夏和福建為中心的兩大天然氣“產供儲銷”清潔能源中心,形成“東西互促、海陸聯動”全新能源發展格局;
在永寧縣閩寧鎮“純綠電小鎮”,儲能電站、協同控制系統等重點工程按期完工。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實現24小時純綠電供應,預計年新增綠電消納2.1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煤超2.6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2萬噸;
……
要素自由流動,價值相互成就,東西部協作的故事超越了地理意義,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生動實踐。
從“謝興昌們”走出致富路的腳印,到巴黎T臺上飛揚的裘裳;從移民村的第一盞電燈,到“閩寧云”跳動的數據星河,閩寧兩省區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任接著一任干。如今,十三批援寧掛職干部傳遞發展“接力棒”,7000家閩企在寧夏用10萬多個崗位托起民生,5萬寧夏兒女在福建用勤勞回饋山海深情。
這場跨越29年的山海之約,已發出優勢互補的共鳴,奏響共同成長的交響,譜寫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時代樂章。
山海相逢處,共富自然成。(記者 王溦 賀紫瑞)